• WAP手机版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专稿

三连冠!湖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时间:2023-05-25 08:53:53   信息:美丽江苏  
阅读:4745  

近日,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公布,湖州连续三年蝉联第一!有人问,湖州缘何能屡屡状元及第?天赋决定区间,努力决定取值。湖州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当前的湖州,以深化“千万工程”为龙头,日日做功、久久为功,不断开辟“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新境界,走出了“百村示范、千村共富、全域和美”的自我革命之路,持续争当乡村振兴的全科优等生。

三连冠!湖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图1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如何平衡好经济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以优等生的状态寻求乡村振兴“最优解”?湖州的答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90年代,安吉余村依靠开山采矿“卖石头赚钱”的模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曾高达300多万元。但石矿开采、开窑炼矿产生的污水、废气、粉尘等严重污染随之而来,整个余村就是一个大矿区。2003年初余村痛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探寻绿色发展新模式受到多方赞誉。此后,湖州坚决扛起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使命担当,实现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

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乡村美丽是题眼。早在2008年,湖州就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主导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地方性美丽乡村建设法规《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条例》,2020年又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以组团式、片区化理念推进乡村建设。2020年、2022年先后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全覆盖、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全覆盖,累计建成组团式未来乡村21个、覆盖88个行政村,创建省级未来乡村20个、优良率领先全省。

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产业融合是关键。湖州汲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伟力,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坚持一体规划、多元统筹、组团发展美丽乡村,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现路径,打造“一二三产纵向融合,农文旅横向打通”的乡村经营湖州样板。2019年在全国率先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创新破解乡村产业融合“用地难”问题,改革案例获得省改革突破奖。目前全市开展乡村经营的村占比41.6%,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加收入13435万元、村均45万元。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落户湖州,打造了德清“洋家乐”、长兴“上海村”、安吉“亲子游”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第一市,2022年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达130.25亿元,连续7年全省第一。

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科技创新是核心。湖州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持续推动农业做大做强做特,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连续6年全省第一,打造了淡水渔业、精品果蔬、名优茶叶三个“百亿级”产业。在全省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以来,2021年湖州率先制定了农业“双强”行动实施意见,农机化综合评价位全省第一;2022年整市获全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激励。创新培育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时代特征的“未来农场”100家,形成了绿色渔业、名优茶叶、水产种业、湖州湖羊等七大产业集群,打造了以吴兴、德清两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的“2+9”农业产业平台,创成10亿元以上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0条,产值全省第一。面对城乡统筹的大势所趋,如何实现县域能级和乡村能级的“双提升”,以绿色均衡特长生的姿态,变“流量密码”为“流量密码”?湖州深知:惟创新者进。

三连冠!湖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图2

700多年前,元代诗人戴表元曾写下“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来赞誉湖州的清雅宜居。湖州百年如一日坚持绘就一幅为民惠民、造福一方的织锦图,2022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61:1,成为全国城乡发展最均衡的地区之一。

逆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加快提升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吸引力?湖州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中干出了新作为。通过不断释放美丽乡村生态、区位、特色产业等优势,持续吸引高学历、高收入、高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数字游民公社”、余村“全球合伙人”等一批乡村创业和生活新模式涌现,2022年全市入驻乡村创业团队602个,持续打响了“乡村创业首选地”品牌。该市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着力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制约,创新改革了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流动“五大机制”,全面落实项目支持、创业用地、融资贷款、后续培养、生活保障、办事通道、典型选树“七项服务”,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各个环节,累计培育领军人才、专业精英、乡村创客、能人乡贤、工匠能手等乡村振兴“五类英才”2.75万名。

逆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湖州在不断深化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中走出了新路子。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获批以来,该市重点围绕五大试验任务,全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有机融合,推进建设城乡教育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实现农村学校和镇区公办学校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评价实现全省“三连冠”。创新推进“共富班车”机制,以班车形式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提升,持续供给均衡普惠的富民项目、惠民政策和便民服务,自2021年11月首批发车以来,累计开出“未来农场”“慢病服务”“乐业湖州”等36趟,服务覆盖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领域重点人群超6000万人次,累计获得230万人次群众点赞。

逆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加快提升居民安全感、幸福感?湖州在不断深化乡村治理的价值内涵中创建了新路径。总结提炼了“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的“八个村”乡村治理“余村经验”,并延伸探索镇域治理“织里经验”,在全省率先实现县乡村三级矛调中心全覆盖,平安建设连夺“十六冠”。深入推动“余村经验”向“数治融合”迭代,在全省率先探索“一图全面感知”的乡村智治新模式,2020年全国首个县域《“数字乡村一张图”数字化平台建设规范》和《乡村数字化治理指南》制定实施;2022年全国数字乡村现场会落户湖州;今年3月,由德清县牵头起草的《数字乡村建设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成为国内首个在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方面的省级指导性地方标准。所有区县连续4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先进县”,是全国唯一一个全覆盖的地级市,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平均发展水平连续4年全省第一。

三连冠!湖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图3

面对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如何破局率先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的有机统一?湖州坚持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努力做到共富路上“一户不少、一个不落”。

近年来,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湖州聚焦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扎实推进全市域“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等5大省级试点,共同富裕民众“四感”监测评价连续2年全省第一。

实现共同富裕,一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从2008年开始,湖州共实施了六轮“强村计划”,全面推广了“强村十法”“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有效做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欠发达村扶持发展基金资金总量达2.26亿,资金收益6%,为全市近100个欠发达村带来稳定经营性收入。2015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创新探索“强村公司”模式,并不断迭代升级为“强村富民集团”,目前全市共有强村公司319家,实现分红近2亿元。2021年该市在全省率先实现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欠发达村“清零”,2022年实现8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85%以上。

实现共同富裕,一方百姓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殷殷嘱托,带领湖州儿女大力弘扬先富帮后富精神,演绎富民产业新故事,全力推动“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20年来,湖州走出了“叶子”变“票子”的产业富民之路,全市茶叶总产值、亩产值连续8年位列全省第一。扎实做好东西部对口协作,向西部三省五县捐赠茶苗3525万株,种植面积8974亩,带动2064户6661人脱贫,实现了“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白叶1号”茶苗帮扶、党建引领先富帮后富等做法获得中央领导批示,湖羊扶贫入选第二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实现共同富裕,仅仅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也富才算富。“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彰显着湖州厚重的人文“家底”、深远的文明“基因”。近年来,湖州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心”工程,健全“一六百千万”阵地网络,文明实践省级以上试点区县全覆盖,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建成率达97.17%。创新文化特派团制度,推动文体服务城乡均等覆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果作为共同富裕案例登上《人民日报》头版。深化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先后收获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钱山漾文化、世界丝绸之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六张世界级、国家级文化“金名片”,紫笋茶制作技艺、扫蚕花地等5项技艺和生产习俗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三连冠!湖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图4

一场考试的落幕,是过往序章亦是未来可期。唯有坚守,方能致远,湖州将继续以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重要载体,深入实施“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主题实践,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走在最前列,以湖州乡村之美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现湖州自然生态之美、经济发展之美、开放自信之美、地方人文之美、社会和谐之美、民生幸福之美、政治清明之美、干部勤廉之美、大众奋进之美!(吴宝宏 陈凤玲)


编辑:华威




来源:本网专稿


美丽江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美丽江苏网》属于省级生活服务类综合性新媒体信息平台。是为全省各单位各职能部门,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江苏力量,工作建设过程中记录重要信息存储报道发布平台,也是各单位各部门及时发布自己声音的重要窗口。

2.美丽江苏网非常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力争做到一网首发多家转发实现网媒整合发展的新模式。将积极融合政府单位部门官方微信公众号、权威发布、网、报、台等为一体的互联网传播布局,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创新发展,努力构建一个影响力强、传播力广,深受广大网友喜爱的新媒体信息融合平台。

3、凡本网注明 “来源:本网专稿的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通讯员文学创作或为转载自其他媒体不盈利,版权归原作者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正能量,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0个工作日内告知本网,本网将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由于信息量巨大本网不承担任何核实的义务,更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有关本网事宜请在工作日内联系站长:14751835529




特别声明:美丽江苏网隶属于中国南京美丽江苏文化新媒体中心,未录入本网人员查询中以本网名义开展工作的均属侵权或者定性为诈骗。本网有权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美丽江苏网经国家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公安联网备案、国家工信部备案批准的合法、合规的门户信息公益网站,专注国内各行业信息发布。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上传(转载)本网稿件:务经遵守国家互联网的七条原则,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b1

欢迎投稿联系QQ:1241666569@qq.com   站长(手机/微信):13511531387 14751835529

 国家工信部备案苏ICP备19057007号-2 苏公网安备32081202000330版权所有:南京市秦淮区中视美丽苏广告传媒服务中心